紫丁香—結愁千緒憶花香
來源:萊泰園林
時間:2017-11-01 10:05:23
物種介紹
紫丁香
:木犀科丁香屬,落葉小喬木或灌木
別稱:丁香、百結、華北紫丁香
特點:紫丁香原產中國華北地區,在中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,是中國的名貴花卉。高可達5米;樹皮灰褐色或灰色。小枝、花序軸、花梗、苞片、花萼、幼葉兩面以及葉柄均無毛而密被腺毛。小枝較粗,疏生皮孔。
市場參考
形態特征
葉:葉片革質或厚紙質,卵圓形至腎形,寬常大于長,長2-14厘米,寬2-15厘米,先端短凸尖至長漸尖或銳尖,基部心形、截形至近圓形,或寬楔形,上面深綠色,下面淡綠色;萌枝上葉片常呈長卵形,先端漸尖,基部截形至寬楔形;葉柄長1-3厘米。
花:花期4-5月,圓錐花序直立,由側芽抽生,近球形或長圓形,長4-16厘米,寬3-7厘米;花梗長0.5-3毫米;花萼長約3毫米,萼齒漸尖、銳尖或鈍;花冠紫色,長1.1-2厘米,花冠管圓柱形,長0.8-1.7厘米,裂片呈直角開展,卵圓形、橢圓形至倒卵圓形,長3-6毫米,寬3-5毫米,先端內彎略呈兜狀或不內彎;花藥黃色,位于距花冠管喉部0-4毫米處。
果:果期6-10月,果倒卵狀橢圓形、卵形至長橢圓形,長1-1.5厘米,寬4-8毫米,先端長漸尖,光滑。
生態習性
生山坡叢林、山溝溪邊、山谷路旁及灘地水邊,海拔300-2400米。中國長江以北各庭園普遍栽培。喜溫暖、濕潤及陽光充足,很多種類也具有一定耐寒力。落葉后萌動前裸根移植,選土壤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向陽處種植。
分布區域
分布以秦嶺為中心,北到黑龍江,吉林、遼寧、內蒙古、河北、山東、陜西、甘肅、四川,朝鮮也有,南到云南和西藏均有。廣泛栽培于世界各溫帶地區。
管理養護
播種、扦插、嫁接、分株、壓條繁殖。播種苗不易保持原有性狀,但常有新的花色出現;種子須經層積,翌春播種。夏季用嫩枝扦插,成活率很高。嫁接為主要繁殖方法,華北以小葉女貞作砧木,行靠接、枝接、芽接均可;華東偏南地區,實生苗生長不良,高接于女貞上使其適應。
主要價值
藥用:樹皮:清熱燥濕,止咳定喘。葉:苦,寒。清熱,解毒,止咳,止痢。用于咳嗽痰咳,泄瀉痢疾,痄腮,肝炎。
園林:丁香花芬芳襲人,為著名的觀賞花木之一。歐、美園林中廣為栽植。在中國園林中亦占有重要位置。園林中可植于建筑物的南向窗前,開花時,清香入室,沁人肺腑。
紫丁香是中國特有的名貴花木,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。植株豐滿秀麗,枝葉茂密,且具獨特的芳香,廣泛栽植于庭園、機關、廠礦、居民區等地。常叢植于建筑前、茶室涼亭周圍;散植于園路兩旁、草坪之中;與其他種類丁香配植成專類園,形成美麗、清雅、芳香,青枝綠葉,花開不絕的景區,效果極佳;也可盆栽、促成栽培、切花等用。
植物文化
花語:光輝。丁香花擁有天國之花的光榮外號,也許是因為它高貴的香味,自古就倍受珍視。
詩詞:紫丁香于春季盛開,香氣濃烈襲人。由于丁香花朵纖小文弱,花筒稍長,故給人以欲盡未放之感。宋代王十朋稱丁香“結愁干緒,似憶江南主”。歷代詠丁香詩,大多有典雅莊重、情味雋永的特點。